多家巨頭青睞,工業協作機器人定義為何?
以ABB為案例分析后,我們再次回歸到協作機器人與工業協作機器人的概念,通過參數進行橫向對比。
在對比之前,我們再次回顧一下協作機器人與工業機器人的差異。協作機器人雖自工業機器人拓展而來,但兩者在性能和強項上卻各有千秋,其差別主要在易用性、安全性、作業精度&速度與負載&自重四大方面。
在易用性方面,工業機器人安裝到工廠到實現正常運行需采用代碼式編程,用戶編程門檻較高,需進行專門的課時培訓。協作機器人則一般可通過無線示教、圖形化編程、拖拽示教等方式將部署過程簡單化。
在安全性方面,一般來說,傳統工業機器人在工作時,受限于技術和歷史原因,為了保證安全必須采取安全圍欄等措施把人類排除在工作區域之外,而協作機器人自問世便是以安全而聞名,通過控制系統的安全完整性來保證安全。出于安全考慮,協作機器人的運行速度也大多較低,控制在工業機器人運行速度的1/2,甚至是1/3.
在作業精度方面,為了減少機器人運動時的動能,協作機器人大多采用一體化關節設計,控制上呈分布式控制架構,因此協作機器人大多重量較輕,這便導致機器人的整體剛性不足,作業精度與工業機器人相比具有數量級差距。
在臂展長度方面,協作機器人臂展一般小于1.2米,主要區間分布在0.6m-1.2m,加之其輕負載的特點,這便將應用場景限制在裝配、檢測、擰螺絲等輕加工領域,而工業機器人臂展一般在0.62m-2.5m,負載少則可達幾十千克,重則可達數噸,因此其常被應用于焊接、噴涂、搬運碼垛等領域。